DV 麗彤生醫|機能飲品專家、女性保健食品推薦品牌
金盞花功效有哪些?推薦4族群適量攝取,把視力、皮膚一次顧到位

金盞花功效有哪些?推薦4族群適量攝取,把視力、皮膚一次顧到位

Jun 26. 2024

你知道金盞花功效有哪些嗎?無論是古代或現代、西方或東方,都有許多人會利用金盞花來保養及美容,然而究竟有哪些人適合補充?又為什麼提及金盞花時,好像總是會和葉黃素有所關聯呢?讓本文來為你詳細說明,幫助你搞懂怎麼吃對金盞花,把視力、皮膚一次顧到位!

金盞花是什麼?帶你從3大功效一窺地中海珍寶

金盞花學名為「Calendula」,又被稱作金盞菊,是一種原生於地中海地區的植物,自古至今都有很廣泛的用途。例如:過去曾因為其顏色鮮豔,被人們用作染料原料之一。且在西方歷史中,金盞花也被視為一種神聖的植物,常被做成頭冠用在古羅馬或希臘時期的祭典上,所以又有「瑪麗的黃金」之美名。

 

不只如此,這種神祕的花朵也是西方人的傳統藥草之一,甚至直至現代,你都不難在保健食品中發現金盞花的蹤影。然而金盞花之所以亙古至今都被視為一種珍貴的藥材,主要是因為以下的3個好處:

1. 維持細嫩美麗的肌膚

金盞花中有不少像是黃酮類三萜類化合物的活性元素,外敷含金盞花的保養品可以為皮膚帶來良好的潤澤效果、喚回肌膚彈力,因此它也是保養品中的常見成分。

2. 對抗自由基

除了上述的保養成分之外,金盞花也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(如:胡蘿蔔素、維生素C等),可以幫助你遠離自由基的侵擾、降低細胞損傷的機率。

3. 維持視力

如果你是需要長時間看書、看電腦的上班族或學生,就建議適量補充金盞花來保養,因為其富含能夠過濾有害光線的成分,適度補充就像是在大太陽下戴上了太陽眼鏡,可以降低強光帶來的傷害。不過究竟內含的神祕保養成分是什麼呢?讓我們透過下段來為你做說明!

金盞花與葉黃素有什麼關聯性?功效一樣嗎?

你可能經常會在很多葉黃素產品中發現「金盞花萃取物」、「金盞花葉黃素」等成分,而這是因為金盞花內含有大量的葉黃素、玉米黃素以及β-胡蘿蔔素,這些元素對視力保養都有很好的效果。比方說:根據台大醫院的健康電子報說明,ß-胡蘿蔔素可以藉由酶轉化成維他命A,以加強脈衝訊號、幫助傳遞。

 

而其中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更能幫助人體過濾光源、減少強光可能帶來的傷害。研究指出,若每日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,可以幫助人體促成理想的黃斑色素密度,以達到良好的保護力。不過其攝取方法需適量,並依黃金比例補充,詳細的補充方式可參考:葉黃素、玉米黃素的黃金比例是什麼?教你怎麼挑、怎麼吃會更好。

吃對才有功效!金盞花4大適用/禁忌族群說明

雖然金盞花的功效很多,卻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攝取。下面就讓我們來為你說明金盞花的適用族群與禁忌族群,以確保你的使用安全和效果。

金盞花4大適用族群

由於金盞花內含有許多對於維護視力有幫助的元素,因此較適合補充金盞花的族群,無非是需要長期盯著電腦螢幕或書籍的人,以及正面臨年齡性視力退化的族群,如:

  • 視力漸弱的長者
  • 長時間盯著電腦看的上班族或遊戲玩家
  • 學生族群
  • 想保養視力的族群

哪些人不適合補充金盞花?

而雖然上述族群會建議補充金盞花,不過如果你的身體條件符合下列任一項,都建議不要攝取,或者先諮詢醫生後再行補充:

  • ✖  孕婦或哺乳期婦女
  • ✖  正在接受其他化學治療者
  • ✖  有服用其他藥物習慣者
  • ✖  攝取菊類植物容易會有不良反應者
  • ✖  年齡較小的孩童

⚠️注意:以上資訊僅供參考,實際用量以產品標示、醫生建議為主。

每種金盞花的產品可能會因為其濃度或成分,有不一樣的食用限制。例如:以麗彤枸杞葉黃素飲EX PLUS來說,建議年齡6歲以上的孩童再行補充,而若兒童的年齡介於6(含)~12歲(不含),則每次攝取半包即可。

一直喝金盞花茶真的沒問題嗎?吃對方法才有功效

一般民眾較常見攝取金盞花的方式無非是飲用金盞花茶,在中醫的角度中,金盞花性寒,所以適當飲用可以為身體帶來清爽、放鬆的感受。但事實上關於金盞花的補充建議,和許多保健食品的食用建議一樣:「適量即可,多食無益」,故關於其攝取量仍須依個人體質、身體狀況去衡量。

 

然而視力保健仍不可輕易忽略,尤其人體內的葉黃素或玉米黃素是無法自行生成的,需要透過食物攝取來補充,所以如果你想保養、同時希望可確切衡量攝取量以避免補充過多,就建議可藉由有明確標示成分、採複合配方(如:含枸杞、胡蘿蔔素、葉黃素&玉米黃素等)的保健食品來補充,一次補足營養,吃對才有效!

 

看完金盞花功效後,如果你對於身體保健還有其他疑慮,就歡迎到DV 麗彤小教室來看看,讓我們為你提供建議,幫助你在生活忙碌之餘好好照顧自己!

 

enlightened 全文參考資料來源:美國醫學圖書館金盞花-藥用植物主題館上醫預防協會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Calendula - an overview | ScienceDirect Topics